李克強細數今年民生這本“大賬”
5月28日下午,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細數今年民生這本“大賬”。
從低收入群體到貧困人口,從重點人群就業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總理一一列出相應的保障兜底措施。“各級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為上,以萬家疾苦為重。每出一策,都要考慮是否有利于千家萬戶、有利于民生。”他說。
在近2小時的記者會上,李克強先后13次談到民生。總理說,要統籌把各項保障落實到位,這也會有力支撐民心安定,推動經濟發展。
我們有把握完成今年決勝脫貧攻堅任務
有記者提問,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但是受疫情影響,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甚至一些人還面臨著返貧。在這種情況下今年脫貧攻堅任務還能順利完成嗎?政府將如何保障基本民生?
李克強回答,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后,民生為要。”李克強說,“怎么樣保障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的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我們應該把這項工作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
總理說,我們采取的紓困政策,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
這其中就包括貧困人口。李克強說,按原本的賬還有500多萬貧困人口,受這次疫情沖擊,可能會有一些人返貧,脫貧的任務更重了。
但他強調:“我們會多策并舉,特別是要采取措施把脫貧的底線兜住,我們有把握完成今年決勝脫貧攻堅的任務。”
就業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天大的事情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天大的事情。”李克強在回答記者關于如何遏制“失業潮”時說。
說到這里,總理舉例講了個小故事:有一位農民工50多歲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還沒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還有一些個體工商戶,已經歇業幾個月了。一些外貿企業現在沒有訂單,影響員工就業。
“對他們的困難,我們要給予救助,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要幫助他們就業。”李克強說,“中國有9億勞動力,沒有就業,就只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保就業,首先是穩住現有就業崗位。李克強說,為實現這一目標不僅在政策上“能用盡用”,而且投入的錢也是“最多的”:一是規模性政策的資金,允許基層用于減稅降費,而且允許用于為企業減房租、貼利息,采取這樣的措施就是要把企業穩下來,崗位保得住,而且要公平合理;二是采取資助企業以訓穩崗的政策,今明兩年將有3500萬人次通過失業保險結存資金來進行崗位培訓,給他們緩沖的機會,即便失業了,也要努力讓他們短時期內有再就業的機會。
在穩住現有崗位同時,李克強表示,還要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現在新業態蓬勃發展,大概有1億人就業。我們的零工經濟也有2億人就業。不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條條框框,讓更多新就業崗位成長起來。去年我們平均每天凈增企業超過1萬戶,今年也要按這個目標去努力。
“人民群眾有無窮創造力。”他說,“回想改革開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就一個‘大碗茶’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兩周前,我看到報道,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范,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中國人民是勤勞的,中國的市場也在不斷開拓和升級。”
對于大學生、農民工和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李克強特別強調要加強幫扶:今年大學畢業生創新高,達到874萬人,要讓他們成為“不斷線的風箏”,今明兩年都要持續提供就業服務;對農民工,不論是在常住地還是返鄉,都要給他們提供就業服務平臺;對退役軍人,要切實把安置政策落實好。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李克強說,今年我們在應對疫情沖擊過程中,要特別認真細致地考慮把各方面困難人群保障起來,擴大低保和失業保障的范圍。
總理算了一筆賬:現在低保、失業保障、特困救助等人員大概一年6000萬人左右,我們預計今年人數會增加較多。保障和救助資金是足夠的,把他們保障住是有能力的。
“我們要求一定要把賬算細,把錢用到刀刃上,使民生得到切實保障。”總理說。
提到近3億領養老金的人員,李克強說:“今年我們提高了養老金的標準,說到就要做到。實干為要,行勝于言。我們現在的社保基金結存和儲備足以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但工作不能出任何紕漏。在這個事上出紕漏,就會讓人們對未來沒有信心。中華民族有尊老傳統,我們要讓社會各方面都感到希望。”
李克強說,要統籌把各項保障落實到位,這也會有力支撐民心安定,推動經濟發展。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方面的工作不是一件事,而是多件事,我們都要做好、做到位。相信中國人民的生活會更好。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APP | ||||
|
|
|
|
|
珠寶國檢 中國珠寶行業網 珠寶國檢深圳實驗室 珠寶國檢北京實驗室 珠寶國檢集團培訓中心 NGTC國檢教育 國檢珠寶培訓中心上海分校 珠寶國檢集團培訓中心廣州 珠寶國檢NGTC研究所
版權所有?國家珠寶玉石首飾檢驗集團有限公司京ICP備2024047581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