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中國方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深刻闡明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其中包括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深刻回答了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如何相處、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等重大問題,為推動世界現代化進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方案。全球文明倡議彰顯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彰顯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順應各國人民加強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共同挑戰的愿望,為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注入信心和動力。
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倡議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全局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破浪前行,同時也開辟了當今世界國際關系理論創新的新境界。全球文明倡議是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議,豐富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支撐和實現路徑,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意義。
全球文明倡議著眼應對全人類共同挑戰,具有強大引領力。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多重挑戰和危機疊加,冷戰思維陰霾不散,有的國家炒作地緣政治,煽動意識形態對立和陣營對抗,“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沉渣泛起,嚴重危及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進步,人類社會面臨各種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有利于增進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促進民相親、心相通,為團結協作奠定基礎。全球文明倡議直面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挑戰和問題,對于減少沖突和對抗、促進不同文明交流合作、凝聚應對共同挑戰的合力具有重大意義。
全球文明倡議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具有強大感召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綿延相承,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全球文明倡議生動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傳承中華民族熱愛和平、追求和諧的血脈基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和衷共濟、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和社會理想。全球文明倡議是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創新成果,符合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彰顯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共鳴。
全球文明倡議立足中國發展實踐,具有強大影響力。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用幾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有力表明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人類文明是多樣的、多彩的,各國能夠基于自身文明傳承和實際國情走出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既基于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共同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在總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具有強大公信力、影響力。
深入把握全球文明倡議的豐富內涵
全球文明倡議的四個“共同倡導”,即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深刻揭示人類文明發展規律,體現文明的多樣性、共通性、發展性等特征,構成這一倡議的主要內涵。
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首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文明各有差異,但沒有高低優劣之別,更不能唯我獨尊,而應多樣共存。任何文明都不應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其他文明,任何試圖用強制性手段來解決文明差異的做法都會給世界文明帶來災難性后果。承認文明多樣性而予以尊重,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基礎。全球文明倡議主張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尊重不同文明的獨特性、合理性,求同存異,尋求理念契合點、利益交匯點,促進不同文明相互學習和理解,破除隔閡和偏見、消除恐懼和沖突。
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基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歷史、文化、制度、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各國人民都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差異,反映世界各國人民價值理念的最大公約數,回應各國人民的普遍期待和訴求,為世界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提供了價值紐帶。全球文明倡議主張各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摒棄“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反對以民主、自由、人權之名干涉別國內政。
重視文明傳承與創新,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重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因循守舊,必將走向衰落。全球文明倡議倡導重視文明傳承與創新,為人類文明永續發展指明方向。要用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善于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吐故納新,善于以其他文明之優長啟發自己的思維,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深化人文交流互鑒是消除隔閡與誤解、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要堅持以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為目的,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架起人與人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拉緊國與國之間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紐帶,共同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為推進文明交流互鑒貢獻力量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大力加強文明交流互鑒,而民間外交則是推進文明交流互鑒最深厚的力量。”目前,中國已經與182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同140多個國家建立了2900多對友好城市,朋友圈不斷擴大。要更好推進民間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民間對外友好交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中外人民相知相親,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作出應有貢獻。
充分發揮民間外交作用,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凝聚共識和力量。民間外交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主體多、領域廣、資源豐、接地氣等優勢,對夯實中外友好的民意和社會基礎具有重要作用。要更好推進民間外交,開拓更多交流渠道、創建更多合作平臺,廣泛調動中外資源,通過推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鑒活動,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推動各國人民充分認識文明互鑒、團結協作對人類的意義,凝聚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的共識和力量。
積極發揮城市外交作用,推動全球文明倡議落地見效、惠及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開展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工作,促進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城市是我國開展民間對外友好交流的重要窗口和載體。要充分發揮國際友城作為國家關系落地見效承載地的作用,做強同主要大國、周邊國家的國際友城人文交流平臺,拓展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友城結好,深化文化、教育、衛生、媒體、青少年等領域友好交流合作,發揮我國數字經濟、低碳環保、智慧城市等優勢領域引領作用。廣泛調動地方和民間資源,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文載道,增強我國國際友城人文交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讓全球文明倡議給各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福祉。
充分發揮公共外交作用,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發展的理解和支持。公共外交能夠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認知,深化中國同世界的關系,推動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和共同發展。要廣泛參加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增進了解、深化友誼,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發展成就、發展道路、政治制度、價值理念等的認知和理解。在鞏固優化現有雙多邊文明對話合作機制基礎上構建新平臺新機制,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和形式積極發聲、巧妙發聲,不斷豐富文明交流內涵和途徑,積極維護和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全球文明倡議是中國提供的又一國際公共產品,守護的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美好未來。我們要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增進相互理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
(作者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1日 09 版)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APP | ||||
|
|
|
|
|
珠寶國檢 中國珠寶行業網 珠寶國檢深圳實驗室 珠寶國檢北京實驗室 珠寶國檢集團培訓中心 NGTC國檢教育 國檢珠寶培訓中心上海分校 珠寶國檢集團培訓中心廣州 珠寶國檢NGTC研究所
版權所有?國家珠寶玉石首飾檢驗集團有限公司京ICP備2024047581號-2